我的问题
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分类:
  • 时间: 2016/02/26
  • 阅读: 5925次

问题是“我”的问题 ,解决问题前,先要解决“我”。明白“我”了 ,“我的问题”就自然解决了。“我”是一个中心点,“我的”围绕在四周,我的“问题”实际是“我的”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 “我”解决了,“我的问题”就解决了。    

      “我”是一个能量体。可以用油灯来比喻:油灯里的油是能源,油【能源】的多少决定油灯的寿命能燃烧多久;灯火是灯油转化出来的能量【生命力】,灯火大小体现为生命力的强弱。生命力体现为各种功能,功能体现为“我的”——我的爱情,我的婚姻、我的事业,我的朋友,我的名声,我的钱财,我的健康,我的心肝脾肺肾……所有“我的”只是体现“我”是一个什么状态,就像镜子一样。只不过镜子的同步性和同一性,很容易被我们认可,而“我的”是以能量态来体现,所以很多人就认不出来了。

 

      这个“能量的同步态”原理如下:

  

      “我的”所有都是功能的体现:爱情需要爱的能力,婚姻需要包容的能力,事业需要奋斗的能力,朋友需要社交的能力,名声需要做人的能力,钱财需要经营的能力,健康需要养生的能力,心肝脾肺肾需要心态平衡的能力【导致能量均匀分布,合理运用】。而所有功能,都需要能量的支撑。能量输布到哪里,哪里的功能就运转,就像油门一加,车轮自然转动一样——这是能量与功能的连接性。

 

      所有各方面功能的状态区别,只是能量传输的多少而导致区别。输入能量多的区域【家庭、事业……】相应功能就增强,于是就“成功”——这是能量与功能的同步性。

 

      每个人在不同领域【家庭、事业……】的成就,只是因为每个人选择性投入能量的不同导致的结果。换句话说,你要什么,才能够有成为什么的可能性。这意味着“选择”。而能量守恒原理,你的总量是一定的。你选择投在事业多一点,健康或者家庭就会少一点,这只是分蛋糕的游戏。所以所谓的治病,其实就是选择健康,选择减少事业的能量供应,选择“放弃”——同时也是选择“投入”。放弃事业,投入家庭和健康,“放弃”和“投入”其实就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,放弃就是投入,本质是一【能量相同】,区别的只是体验。放弃“事业成就”的体验,选择“身体健康,家庭和谐”的体验。而就消耗的能量总量来说,不变,不增不减,无有得失。

 

      ——真明得此理,还有什么放不下呢?

 

      所谓的得失,只是人的欲望有所求,就有所失。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。换个角度,就焕然一新。所谓的烦恼,换个角度,就消失了。人的病,就在于不愿“放弃”,却又要“得到”【当然不是叫你放弃全部事业,只是让你明白,放弃多少,就能够得到多少。得到是因为放弃而来。两者之间的平衡,就自己把握了】——病的本质就是:贪心,求不得。

 

     人生下来,能量总量就注定了,就像油灯大小定型后,容量就注定一样。那么,能量的总量也就注定了。把它换算成“钱”来看,一辈子能够赚多少钱,就是一个定数了。只不过,一辈子只拥有钱,太无聊了,就有了朋友,家庭,和其它有趣的体验领域。所以,本质上,我们只是来体验不同的生活而已,体验的本质:游戏人生,娱乐人生,开心人生。现在的问题在于,社会标准把“成功”的定义狭隘化了:仅仅是“有钱”“有名”“有权”。但是你可以不认可这些标准啊!这就需要智慧来认清,并坚持。

 

       什么是智慧?

 

     “我”的核心就是我的“心”。心是觉察。

     “问题”核心就是我的“头脑”。头脑是定义,分别,逻辑,判断等等……有头脑才有“问题”。

 

       问题是头脑产生的,所以,头脑无法解决自己产生的问题,只有超越于头脑的“心”——觉察,才能解决问题。停留在“觉察”,问题就解决了:觉察需要的只是“体验”。问题只是提供体验的素材。素材只是手段,体验才是目的。更深一层,体验只是途径,目的是明白“我是谁”——智慧版权属于“静园文化”的光明心【王健】老师!!

 

       真明白了,就无所谓好命不好命了,只是体验而已。就像有人喜欢喜剧电影,有人喜欢悲剧电影。看完放下就是了。你还是不变的那个本原的你。放不下,活着就是悲喜剧了!

 

        能量的特征除了“总量守恒”“因所投区域不同而有不同成就”之外,还有正负面性质的区别。总量是先天的,选择是后天的,量化的,但是如果选择后又不甘,情绪就是负面的【生气、愤怒、失落、遗憾、抱怨、批评……】,心里摇摆,这根火烛就像在风中一样左右摇摆,消耗的能量就很多了。而最省油的方式是:灯芯火烛如如不动——不动心。只是照见——只是觉察。一旦认可就被牵引投入,就要消耗能量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正向的情绪,核心是“开心”,开心了,火焰就大了,光明了,能量供应就更多了,各项分配所得就多了。功能也能够正常供应了。

 

       其实正向的情绪也不好。正向也是一种投入,有正就有负,也会导致摇摆——所以,太开心,太高兴,太兴奋,太乐观,太健康,太完美也不是好事。平平淡淡最好!没有好坏、美丑、对错、善恶之分,不偏不倚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只有达到这样无分别心,不为所动后,才可以,就可以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了!

 

       体验而不投入,觉察而不分辨。